德國經濟在2024年連續第二年萎縮

柏林 (美聯社) — 由於擔心的消費者節制消費,以及中國競爭侵蝕了德國傳統出口的汽車和工業機械,德國經濟在2024年連續第二年萎縮。

今年的疲弱表現凸顯了德國作為歐洲表現最差的主要經濟體的地位,顯示德國在過去四年中未有任何有意義的增長,因為該國一直努力應對全球經濟的重大變化。

根據周三公佈的初步官方數據,去年國內生產總值較去年下降0.2%,而2023年下降了0.3%,距離一場選舉僅幾周,經濟成為頭等重要問題。

現時經濟比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一年)時增長了僅0.3%。

德國企業遭受了外部衝擊和國內問題的打擊,引發了一場充滿焦慮的全國性辯論,探討如何解決這一情況。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三黨聯合政府在去年11月倒台,當時肖爾茨因與財政部長在如何振興經濟的爭論中解僱了財政部長。這為2月23日提前舉行選舉鋪平了道路。

統計局局長魯斯·布蘭德(Ruth Brand)列著短期和長期挑戰:由於失去來自俄羅斯廉價天然氣,能源價格上漲;歐洲央行高利率阻礙了對新機械和車輛的投資;擔心未來的消費者將工資存起來而不是消費。

雖然可支配收入上升,但酒店和餐廳的支出下降了4.4%,服裝和鞋子的支出下降了2.8%。此外,中國在汽車、工業機械和化工等德國傳統強項的出口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大。

其他更為長期的問題包括過多的官僚主義和熟練勞動力的短缺。

“德國出口自己暴露於更強烈的國際競爭,尤其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布蘭德說。“盡管全球貿易在2024年增長,但德國出口卻縮水。”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尼爾斯·揚森(Nils Jannsen)表示:“德國經濟陷入停滯。”他說,未來一年的增長前景“陰暗”,“刀劍盪在空中”,可能面臨新的美國貿易舉措的出口導向經濟,例如即將上任的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管理的較高進口商品關稅。

儘管經濟增長數據疲弱,但就業市場仍然強勁,可支配收入正在上升,新賃金協議為通脹提供彌補。但由於包括福斯龍汽車、鋼鐵製造商和工業集團蒂森克虜伯以及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等主要公司宣布裁員,以及烏克蘭戰爭的影響,人們對支出的意願被抑制。

布蘭德表示,據信經濟在第四季度較前一季度下降了0.1%。然而,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初步估計,因為十二月份的硬經濟數據尚未發布。